资讯︱1月8日不闭馆,“萧珊百年诞辰纪念展”于巴金故居开展!
点击蓝字关注这个神奇的公众号~
1月8日(周一)开馆通知
2018年1月8日是巴金先生的夫人萧珊女士百年诞辰。为了纪念萧珊女士,巴金故居策划主办“萧珊百年诞辰纪念展”,于1月8日在巴金故居主楼开展,并设计纪念门票、纪念明信片等当日首发活动。因此,1月8日(周一)当天不闭馆,欢迎读者前来参观,并参与各项活动。
萧 珊
1918年1月8日出生于浙江宁波鄞县,之后在上海读中学期间读到巴金的作品,喜爱巴金,开始与他通信相识并相恋。抗战期间参与抗日救亡运动,根据经历开始写作,1937年发表第一篇散文《在伤兵医院中》。随后,她跟随巴金一路西行避战,发表多篇抗战题材的游记散文,并考入西南联大外文系学习。1942年决定辍学陪巴金筹备文化生活出版社,照顾巴金,1944年两人于贵州花溪结婚,次年生下女儿小林。抗战后期两人返回上海,作为女主人照料家事、照顾孩子。1950年儿子小棠出生。在理料家务之余,萧珊积极学习俄语,并协助巴金处理出版事务,后为《上海文学》、《收获》等杂志义务编稿、组稿,翻译俄文书籍。“文化大革命”期间精神受辱、亲友隔绝,身心受到摧残患上癌症,于1972年不治离世。骨灰于2005年与巴金骨灰掺和,撒入东海。著作有《家书》(巴金萧珊书信集)《萧珊文存》等,译作有《阿细亚》(屠格涅夫)、《奇怪的故事》(屠格涅夫)《初恋》(屠格涅夫)《别尔金小说集》(普希金)等作品。
“心地善良”的女主人
——萧珊百年诞辰纪念展
“我自己最亲爱的朋友,一个普通的文艺爱好者,一个成绩不大的翻译工作者,一个心地善良的人。她是我的生命的一部分,她的骨灰里有我的泪和血。”巴金先生在《怀念萧珊》中这样形容妻子萧珊,她也作为巴金先生一生的爱人被我们熟知。但是,作为一个颇有灵气的翻译家,一个思想进步敢做敢为的现代女性,她的灵魂有着多面的色彩。2018年1月8日,正是萧珊女士百岁诞辰,巴金故居以纪念展的方式,来纪念武康路113号的“心地善良”的女主人。
随笔译作显文学功底,
数篇未刊稿初见天日
作为巴金先生的夫人,萧珊女士常年以照顾家庭、协助巴金先生处理出版事务为重,她的文学功底、翻译水平常常被低估甚至忽视。此次展览以八个展柜的篇幅重点展出萧珊女士的著译作品,多为手稿及刊物影印件。如抗战时期的随笔作品《在伤兵医院中》《在孤军营中》《沪港途中》《在海防》《滇越路上》等,记下与民族共艰危的经历,文字里洋溢着坚定、乐观的精神。又如60年代的散文《幸福的会见》《在刘胡兰烈士的故乡》、描写药店营业员劳模事迹的散文《亲人》等,反映了她主动融入社会生活的经历,她以富有个性的笔调写出自己对新社会的理解。
(萧珊发表作品的刊物影印件)
巴金故居的餐厅里有一架钢琴,是萧珊女士用自己第一部翻译作品《阿细亚》的稿费购买、赠送给女儿小林的礼物,熟悉故居的读者对这个故事已是耳熟能详。在特设的四个译作展柜中,不仅有《阿细亚》,还有《初恋》、《小姐——乡下姑娘》、《别尔金小说集》等作品的手稿,端丽娟秀的文字、遍布稿纸的圈叉涂改,诉说着一个译者的心血,有的译稿上面还有巴金线上修改和增补的手迹。巴金曾这样评论萧珊的译笔:“我很喜欢她翻译的普希金和屠格涅夫的小说。虽然译文并不恰当,也不是普希金和屠格涅夫的风格,它们却是有创造性的文学作品,阅读它们对我是一种享受。”
此次还展出了一九六〇年代萧珊创作的未刊稿和未完成稿,这也是第一次面向公众展出。如《萧珊自传》、《王平和苏强》(又名《两个男孩的故事》)、《外婆的故事》、《我怀念城门公社》等,记录着融入新社会、紧跟时代脉搏的萧珊在创作方面的眼光和努力。这些稿件历经劫难,能够保存至今,十分珍贵,从中,我们也能看出一代知识女性追求光明追求进步的足迹。
书信影像、生活原物
还原真实的“女主人”
作为武康路113号的女主人,这座庭院的每个角落都留有萧珊女士的足迹,她与巴金相濡以沫、忠贞不贰的爱情,她对子女倾情奉献的母爱,她美丽端庄的形象、生活中的点滴也是公众最感兴趣的地方。本次展览精选多幅萧珊的珍贵历史照片,从活泼鲜丽的青年到沉稳端庄的中年,再到凝重疲惫的60年代,配以同时代作家描述她的文字做大版面展出。同时设计照片墙,集中组合各个时代巴金一家的合照。萧珊的一生,就在一帧一帧的影像中变迁,定格。她和家人的生活点滴,则在萧珊的日记,致儿女的书信中,一点点组合丰富起来。展柜中另有萧珊当年使用的上海公交月票、手包、穿过的外套、“上海”牌手表、帮助巴金批复读者来信的信封以及病后申请医疗费用的报告,使观众接触到一个真实立体的萧珊。
《怀念萧珊》手稿及家庭照片
巴金与萧珊的爱情生活,在本次展览中并未过多着墨,在二人的信件中可一窥端倪。“我的心里永远有你。……在任何情况下我要做一个值得你的爱的人。”(1952年巴金致萧珊)“当我寂寞的时候,当我想念你的时候,你会特然的站在我的前面。”(1952年萧珊致巴金)他们的爱情,转化为家事的安排、对孩子的叮咛、在工作上的交流,融于整个家庭生活,化于无形。萧珊60年代的就诊记录旁,是巴老《怀念萧珊》的手稿,淡蓝色的笔迹记录着两人经历的风雨,抒写对亡妻的深情,不禁使人动容。冰心曾这样评价巴金:“他最可佩服之处,就是他对恋爱和婚姻的态度上的严肃和专一。……他对萧珊的爱情是严肃、真挚而专一的,这是他最可佩处之一。”
作家回忆中的萧珊
萧珊天性活泼,待人热情真诚,朋友们都喜欢她。黄裳在《琐记》中回忆:“当时巴金住在霞飞坊(今淮海坊),他家来往的朋友多,兼职就像一座文艺沙龙。女主人萧珊殷勤好客,那间二楼起坐室总是有不断的客人。……萧珊有许多西南联大的同学,如汪曾祺、查良铮、刘北汜也不时来做。谈天迟了,就留下晚饭……”全家搬至武康路后,萧珊的个性依然为她获得许多友情。为刊物义务编稿、组稿时,她“又热情,又撒娇”地向冰心催稿“你再不来稿,我就要上吊了”;为朋友沏茶待客时,她“濯器、炽炭、注水、淋壶、筛茶”,使汪曾祺写道“印象深刻”;1972年身心疲惫时期收到沈从文来信时,她“拿着五张信纸反复地看,含着眼泪地说:‘还有人记得我们啊!’”
(1946年年初萧珊摄于重庆)
是的,还有人记得,还有许多人深深纪念着萧珊,武康路113号,处处留着她的印记。萧珊百岁诞辰之际,请您移步巴金故居,看一看这位勇敢坚定的女性,这位笔力出色的翻译家,这位倾心付出的妻子,这位慈爱无悔的母亲。
展览于1月8日开展,巴金故居特制系列纪念品,当天到馆参观即可获得限量版纪念门票,参加活动更可获得纪念明信片等,多媒体室将播放《怀念萧珊》短片。本次展览将持续数月。
留言获精美明信片
在本条微信下留言回复,发表您的感想、表达您对萧珊女士的祝福,被移入精选的留言回复者,都能获得一套盖有纪念章的纪念门票与纪念明信片,数量有限。
奖品会通过邮寄的方式进行发送,移入精选后,微信后台会给获奖者发送获奖通知,请及时回复寄送地址,谢谢配合!
关注“巴金故居”微信公众号,萧珊百年诞辰展系列报道,更多的活动在等着您!
巴金故居对此次活动享有最终解释权。
撰文、编辑:茹佳
更多精彩请点击: